在日常生活中,我们时常会遇到一些朋友,他们的头部持续出现嗡嗡作响的声音,这很可能就是脑鸣。这种鸣响往往在精神紧张、疲劳或情绪激动时加重,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,让他们感到烦躁和困扰,生活质量大打折扣。
很多患者四处求医,尝试过各种西药治疗,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症状,但长期服用往往伴随着副作用,且停药后脑鸣容易复发,难以达到长期稳定的理想状态。
其实,早在古代医籍中,就有关于类似脑鸣的描述。中医认为,脑鸣的发生与肝、肾、脾等脏腑功能失调密切相关,尤其是“肝肾不足、髓海失养”是其主要病机。
经典名方思路
方剂组成:天麻、钩藤、熟地黄、山茱萸、山药、茯苓、泽泻、丹皮、磁石、石决明、珍珠母、酸枣仁。
适应症:对脑鸣,尤其是伴有肝肾阴虚、髓海不足症状的患者,如头部持续鸣响、头晕目眩、腰膝酸软、失眠多梦、记忆力减退等,有较好的调理效果。
展开剩余59%不同证型的加减法:
鸣响剧烈:加蝉蜕、僵蚕,增强熄风通窍的作用。
情绪烦躁:加栀子、郁金,清热除烦,疏肝解郁。
耳鸣伴随:加骨碎补、磁石,补肾益精,聪耳止鸣。
头晕目眩:加菊花、枸杞子,滋补肝肾,明目止眩。
失眠多梦:加夜交藤、柏子仁,养心安神,改善睡眠质量。
案例分享
一位女性患者,患脑鸣3年,主要表现为头部持续嗡嗡作响,尤其在安静或夜间时更加明显,严重影响睡眠和情绪。
刻诊:头部鸣响不断,舌红少苔,脉细数。情绪易烦躁,伴有头晕目眩、腰膝酸软、夜间难眠。
中医诊为脑鸣,辨证属于肝肾阴虚、髓海失养。
于是,李俊才医生给患者开方:天麻、钩藤、熟地黄、山茱萸、山药、茯苓、泽泻、丹皮、磁石、石决明、珍珠母、酸枣仁、夜交藤等。
同时嘱咐患者保持心情舒畅,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;饮食宜清淡,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,适当进行舒缓运动,如散步、太极拳等,有助于调和气血,改善脑部供血。
治疗效果如何呢?
1个月后,患者自述脑鸣症状有所减轻,夜间睡眠改善,头晕目眩也有所缓解。
继续治疗3个月后,脑鸣症状明显减轻,仅在过度疲劳时偶有轻微鸣响,情绪稳定,生活质量显著提高。
发布于:北京市明利配资-杠杆炒股配资网-在线网上配资平台-配资炒股中国股票配资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