建安年间的许昌城,曹操的刀下从不缺冤魂。但祢衡和吉平这两个名字,却在史书里溅出截然不同的水花:一个用鼓声震碎虚伪,一个用毒药玷污忠义。
祢衡:裸衣骂曹的“行为艺术家”
当祢衡光着身子在相府门前击鼓,他早就把生死簿撕成了行为艺术的请柬。
"荀彧可使吊丧问疾"的毒舌段子,本质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殉道。
曹操不敢亲手杀他,把他打发到刘表那儿,不是仁慈,而是怕脏了"唯才是举"的招牌。
祢衡用狂傲当武器,用死亡当印章——他死在黄祖刀下时,溅起的血是文人的风骨,连曹操都得捏着鼻子承认:"杀衡者,俗吏也。"
吉平:太医袍下的投机客
相比之下,吉平的"忠义"像劣质毒药般经不起推敲。
给董承的衣带诏当打手,不过是赌徒押注失败后的狗急跳墙。
当他往药罐里下毒时,太医的仁心早被功利心腌成了腐肉。
事情败露后咬断手指的表演,比华佗的麻沸散更让人发笑:若真不畏死,何不学祢衡当面骂曹?他的死不是殉国,而是赌局爆仓后的狼狈退场。
历史的照妖镜
祢衡的鼓声至今回响,因为世人敬重"虽千万人吾往矣"的纯粹;
吉平却被钉在"伪忠义"的耻辱柱上,证明政治投机永远换不来青史留名。
当我们在键盘时代谈论气节时,不妨想想:要当击鼓的疯子,还是下毒的"聪明人"?
发布于:江苏省明利配资-杠杆炒股配资网-在线网上配资平台-配资炒股中国股票配资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